希泊尔驿站凭多元文化体验打造别样假期。

2025-10-13 17:31:12  阅读:-  来源:

2025年10月1日至7日,希泊尔驿站成功举办“草原共明月·华诞谱新章”国庆中秋双节嘉年华。本次活动以“非遗+红色文化+草原娱乐”为核心,融合国庆欢庆与中秋团圆双重主题,打造了一场集文化体验、民俗互动、自然探索于一体的大型节庆活动。七天活动中,累计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,带动当地餐饮、住宿、手工艺等消费显著提升,成为金秋草原上一道亮丽的文旅风景线。

多元活动引客来,文化体验获好评

活动期间,希泊尔驿站及周边草原区域人头攒动,欢声笑语不绝于耳。来自陕西的张女士一家是首次来到草原,她兴奋地表示:“我们参加了月饼DIY工坊,孩子亲手做了特色的中秋月饼,还穿了蒙古袍拍照,感觉特别有意义。”

像张女士这样的家庭游客不在少数。在“民俗体验日”的蒙古袍穿搭区,不少游客排队等候,专业穿戴人员细致讲解不同部落服饰的文化背景,并提供免费摄影服务。“穿上蒙古袍,站在草原上,仿佛自己也成了草原儿女。”来自宁夏的摄影爱好者刘先生边说边展示手机里的照片。

非遗市集成打卡热点,手作体验受热捧

非遗市集是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。毡绣、皮雕、银器、骨雕等手工艺现场制作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。在皮雕工坊,来自呼和浩特的李女士正在雕刻一枚皮质钥匙扣:“老师教得很耐心,我学到了基础的雕刻手法,成品可以带回家作纪念。”

“草原祝福·蒙古特色手链创作汇”也大受欢迎。参与者可自由搭配蓝、绿、红、白、黄等主题色珠子,编织蕴含祝福的手链。来自深圳的大学生小陈说:“我编了一条送给妈妈,上面加了小马鞍和云纹配饰,她觉得特别有草原的祝福意义。”

糖人、泥人、扎染、刺绣、葫芦烙画等非遗项目也首次集中亮相,成为市集上的“人气王”。糖人摊位前总是围满孩子与家长,手艺人用热熔的糖浆勾勒出小马、雄鹰、月饼等造型,栩栩如生,引得阵阵惊叹。“我属马,师傅给我画了一匹奔马,我舍不得吃,一直举着拍照。”一位小朋友兴奋地说。

泥人制作区则聚集了不少手工爱好者,在传承人指导下捏制草原动物与民族人物;扎染与刺绣工坊中,游客亲手染制方巾、绣制杯垫,体验从布料至成品的完整创作过程;葫芦烙画摊位前,游客挑选小葫芦,由匠人现场烙刻名字或祝福图案,成为独一无二的旅行纪念。

竞技娱乐点燃热情,草原运动受欢迎

“斗地主擂台赛”和“沙嘎游戏大赛”成为不少中青年游客的“心头好”。来自包头的王先生在斗地主比赛中夺得“每日棋王”称号,他笑着说:“没想到在草原上还能打牌打得这么尽兴,奖品还是手工皮雕钥匙扣,很有地方特色。”

“草原神射手”趣味射箭挑战赛也吸引了不少家庭参与。使用安全吸盘箭,设置不同难度靶子,孩子们在父母陪伴下弯弓搭箭,体验草原民族的勇武精神。“我射中了八环!”一位小朋友兴奋地举起奖品——一枚手工刺绣贴布。

红色经典引发共鸣,文化传承深入人心

“红色经典日”通过红歌教学、联唱会、露天电影等内容,唤起不同年龄层游客的家国情怀。在“红色记忆·草原寄语”明信片慢递区,不少游客写下对祖国的祝福。“我写了一张寄给在老家的父亲,他年轻时当过兵,一定会喜欢。”来自河北的赵女士说。

夜晚的“星空下的红歌会”则成为情感宣泄的出口。马头琴伴奏中,游客围坐小火塘,轻声合唱《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》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等经典曲目。“在这样的环境下唱红歌,感觉特别纯粹、动人。”一位来自西安的退休教师感慨道。

草原环境受赞誉,自然美学融入体验

“草原探索日”的徒步活动带领游客深入草原腹地,收集落叶、野花、石子等自然物,后续在“自然美学创作区”进行拼贴画制作。来自银川的亲子家庭王先生表示:“孩子第一次见到这么多花花和辽阔的草原,特别兴奋,我们还用收集的材料做了一幅《秋天的草原》带回家。”

“牛马躺坪企划”则成为年轻人放松身心的热门项目。躺在草坪上“摊平”,吹着自由的风,成为不少都市游客的治愈时刻。“平时工作太卷了,躺在这里感觉灵魂都被洗涤了。”一位90后游客笑着说。

巴彦希泊日嘎查非遗展厅受关注

活动期间,巴彦希泊日嘎查工作站正式揭牌,非遗展厅首次对外开放,展出蒙古族传统马具、刺绣、皮革工艺等珍贵藏品。不少游客在展厅内流连忘返,聆听讲解员讲述每件藏品背后的故事。“原来蒙古族的马具这么精美,每一件都是艺术品。”来自陕西的文博爱好者吴先生赞叹道。

驿站负责人:打造可持续的节庆IP

希泊尔驿站负责人表示:“本次嘉年华是我们首次尝试将国庆、中秋、非遗、红色文化与草原体验深度融合。我们不仅希望游客玩得开心,更希望他们带走的是对草原文化的理解和记忆。”

他还提到,未来驿站将继续优化活动内容,打造“国庆草原红色文化周”品牌,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。“我们已经在收集游客反馈,明年会增加更多互动性强、文化内涵深的项目。”

七天的嘉年华虽已落幕,但草原上的歌声未散、篝火犹温。从糖人甜香到马蹄声远,从月光下的诗词到晨光中的冥想,这片土地以最真诚的方式拥抱了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。非遗在手中传承,故事在风中流传,红色精神在心中扎根——这不仅是一场节庆,更是一次文化的播种。希泊尔驿站用七天时间,书写了一篇属于草原的节日笔记,而下一页,正待更多旅人共同续写。